发布日期:2025-04-12 11:01 点击次数:80
昨晚,红旗品牌的新车发布会刷屏全网。当奥运冠军孙颖莎以“国车代言人”身份亮相时,弹幕瞬间沸腾——“根红苗正”“国球配国车”的赞誉与“衣品太差”“表情管理失败”的吐槽交织。我正感叹莎莎的沉稳台风时,身旁的老公冷不丁问:“她这么优秀,为啥网上总有人不喜欢她?”
这个问题让我陷入沉思。孙颖莎的职业生涯几乎无可指摘:17岁横空出世,东京奥运会抗压击溃伊藤美诚,巴黎奥运会身兼三项屡次“抽最硬的签,打最狠的球”,杭州亚运会、釜山世乒赛更是多次扛起团队荣誉大旗。但为何争议始终如影随形?
图一
“不够完美”的外表与衣品
孙颖莎的“松弛感”常被诟病。她站姿随性,合影时歪头稍息,领奖台上不修边幅,与“精致偶像”的标准背道而驰。有人嘲讽她“衣品像小学生”,甚至调侃她与高挑队友同框时“自取其辱”。
但真相是:她的魅力恰恰在于这份真实。赛场上,她以反手闪电拉球和“让二追三”的绝杀证明,竞技体育的核心是实力而非外貌。正如网友所言:“她穿运动服的样子,比摆拍的明星更动人。”
图二
“极端饭圈”的连带伤害
部分极端粉丝的拉踩行为,让孙颖莎无辜卷入言论战。有人将“饭圈互撕”的锅扣在她头上,甚至质疑她“纵容粉丝”。
但事实是:运动员的职责是训练与比赛,而非管理粉丝。正如红旗品牌选择她时所言,孙颖莎的公众形象始终传递着“爱国、敬业、谦逊”的价值观。若因少数人的偏激否定她的全部,无异于因噎废食。
图三
“低调庆祝”被误读为冷漠
夺冠后,孙颖莎常因情绪克制被质疑“不够兴奋”。2021年WTT世界杯夺冠时,她甚至被贴上“不高兴”的标签。
深层次原因:她的格局远超胜负。为避免刺激队友,她选择低调;因深知冠军含金量不同,她将目光投向更高目标。正如她所言:“赢了不代表未来会一直赢。”这种清醒,反而成为部分人眼中的“缺点”。
图四
“解说偏见”与言论放大
央视解说高寒被指对孙颖莎“冷淡”,甚至刻意剪辑其失误镜头,引发粉丝不满。这类事件折射出公众对运动员的“双重标准”——既要求他们为国争光,又苛责其不够“讨喜”。
为什么说“不喜欢孙颖莎”是一种误解?
1. 实力即底气:从青奥会复仇平野美宇,到巴黎奥运会促成中韩朝运动员合影,她用球技与格局征服世界。
2. 真诚无伪装:活动中为冻僵的主持人递暖手宝、推前辈站C位、双手敬酒低半杯……细节见修养。
3. 民族精神符号:红旗选择她,因她象征“稳中求进”的国球风骨与“东升西降”的文化自信。谷爱凌代言保时捷是个人选择,孙颖莎代言红旗则是时代选择。
图五
她不需要被所有人喜欢
孙颖莎的“不顺眼”,恰恰源于她拒绝迎合流量时代的虚假人设。当我们在红旗发布会上看到她与民族品牌并肩而立时,答案已不言自明——她的价值不在镜头前的完美姿态,而在赛场上一次次升起的国旗、奏响的国歌。
正如网友所言:“你可以不喜欢她,但无法否认她代表了一个时代的精神。”
上一篇:没有了
下一篇:没有了